——天工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小坤的慈善之举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孕育着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齐梁故里——江苏丹阳。在丹阳的历史长河里,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在传承,那就是爱国、爱民、爱乡、利国、利民、利乡。曲阿大地,孕育着忠、诚、慈、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随着九曲河的长波在丹阳大地传扬。
    在江苏丹阳,天工国际有限公司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里,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带领全体天工人走上了富裕之路。天工是一个让人们振奋的企业,朱小坤更是一个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响亮名字。朱小坤不仅领导了天工国际在我国工具和特钢行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特钢和工具行业中的佼佼者,使天工名播九州,享誉全球,同时也将一种伟大的精神和博爱献给社会,献给了他热衷的慈善事业。他在以实干家的务实作风发展壮大天工国际的同时,也以慈善家的仁爱奉献着爱心。有云:“贫以志为贵,富以仁为贵”。济人之危,帮人之困。把社会的关怀送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地方。朱小坤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慈善大使,让无数的帮扶对象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真情。一桩桩一件件的慈善之举,如久旱的甘霖、冰天的火把,将浓浓深情、殷殷爱心献给了社会。
饮水思源,富裕不忘百姓
    朱小坤对童年的贫困生活记忆犹新:穷则思变,他要把乡亲们带上宽裕、安宁的生活;
  他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尊老爱幼、扶贫帮弱等传统美德融入日常行为之中;
  朱小坤,天工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苏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前巷村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坤”,小坤正带领着乡亲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没有朱小坤,日子不可能这么好!”
  有位名人说过:“童年的艰辛是一种财富。”朱小坤很认同这句话,他的人生也印证了这句话。
  朱小坤从13岁就开始推独轮车、挑大粪,早晨5点钟就开始下地干活,一天挣六七个工分。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吃不到米饭,早上喝一大碗稀饭,跑到江堤就饿了,然后就是挑一天江堤。在艰难的环境中,个性要强的他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多挣钱,过上好日子。
  在那段贫困的年代,人们常常为了一砖一瓦、一点小东西而争得不亦乐乎。后来当上村治保主任的朱小坤每看到此,都感觉到这是贫穷惹的祸,如果有可能,他要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或许鸡毛蒜皮的事人们就不会再计较了。
  或许是这种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带领乡亲摆脱贫困的决心,让朱小坤对生活从不言弃。从1981年创办村办企业天工集团开始,从搞五金到铜拉手、从塑料瓶盖到远程强力天线,他一直坚持着,直至确定将工具麻花钻作为主导产品。随着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天工集团的工具麻花钻和高速工具钢产量坐稳了世界榜首宝座。
  在带领天工做强做大的同时,前巷村也在朱小坤的带领下逐步走向富裕:从1981年的人均收入不足300元增至现在的1.8万元。
  前巷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源于这样的事实:村里95%的劳力在天工集团上班。朱兰英大娘提到朱小坤就连声说他是个大好人。朱大娘的老伴和儿子都在天工上班,月收入达到3600元,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楼,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电器都有,光电视机就有3台。朱大娘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天工集团,没有朱小坤,日子不可能这么好!”
  让朱大娘舒心的不仅是家庭内部的变化,她还感到现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与城里人比也不差。当你走进前巷村,从小桥流水到绿树长廊,从红花绿草到别墅轿车,一个美丽、文明、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乡村展现在眼前,这是一座沐浴在田园风光中的村落。
  前巷的美丽来源于天工的投入,从2000年开始,朱小坤从天工集团每年用于前巷村道路、绿化、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不少于500万元。前年,朱小坤又投入1000万元用于拆并村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样式,建设新的别墅群,对每个拆迁户进行补贴。如今,气派而不失优雅的别墅群已经初显雏形。
  “为乡里造福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办企业个人再富有、拥有再多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对我来说,遵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尊老爱幼、扶贫帮弱,为乡里造福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负疚于老百姓”朱小坤的话说得很实在。
    前巷村有着尊老的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在朱小坤手上发扬光大。在前巷村,村民无论男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可享受养老金待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最近朱大爷总喜欢往村里刚建好的老年公寓跑,村里的老人也都喜欢去。朱小坤不惜投资500多万元建成的前巷村老年公寓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内设28间标准配置房,并设有麻将室、书报室、卫生室、健身房,还建设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游泳池。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典范,走进老年公寓,活动室里很热闹,老人下棋的下棋,打牌的打牌,其乐融融。已经88岁的陈和阿老人就住在公寓里。她说这里比家里好,吃得好、住得好,自己每个月还拿120元的补贴。她腿脚虽然不灵便,但头脑很清醒,总喜欢和服务人员聊过去的事情,常常念叨朱小坤的好。
  不但尊老,朱小坤还十分爱幼。如今,前巷村民子女义务教育学杂费享受全额免除,村里还设了奖学金,对考上重点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分别予以奖励。前不久,村里的一位女大学生考上研究生,天工集团一次性奖励了2万元。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一种快乐!” 没有深宅大院,没有豪华设施,一幢普通两层民宅,朱小坤就住在这里。
  他所在的前巷村,不少人比他“现代”得多。他说:“我不打牌、不跳舞,没有什么时髦的爱好,我喜欢工作。现在日子好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一种快乐!”
    朱祥娣是朱小坤的老邻居,在她的眼中,朱小坤是个值得敬佩的人。“小坤虽然富了,但是他挺辛苦的。每天7点多钟就上班,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回家。他就是这么有规律地生活着。住的房子也就这样,生活中也没有什么起眼的地方,做到这很不容易。因为他打心底里希望村里人都富起来。”
  在天工集团党委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朱小坤要求全体党员做到“自己的事再大也要当成小事;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当成大事。”
  他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和手机,承诺号码不换。老百姓打来的电话、发来的信息他收到必给答复;人们知道他早晨7点半要准时上班,有什么事情往往7点半之前来找他,他从无怨言;对困难群众,他常常“一掷千金”,而对公司扫帚、抹布等则“锱铢必较”……
  他对天工集团发展有了新目标:规划创立天工国际工具工业园区,打造世界五金工具、特钢生产基地。争取到2010年实现销售100亿元,为振兴丹阳、镇江经济作出贡献,也能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对前巷村他也定下发展目标:最多5年到10年,带领前巷村达到一流标准,做到户户有别墅、轿车,率先超越小康,或许,这就是他心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
  人心是杆秤。丹阳市后巷镇徐巷村是天工国际所在前巷村的帮扶村,每一个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准秤,徐巷村民走上平坦的水泥路,喝上纯净的自来水,种上平整的复垦田,这一切都是朱小坤慷慨解囊、无偿帮扶59万元实现的,这体现了一个企业家对乡亲的浓厚感情,非凡气度。2001年,朱小坤与丹阳市建山朝阳村开展手拉手结队帮扶,为朝阳村通水、复垦、安装有线电视、发展花卉产业出资几十万元。为稳固朝阳村组建设又出资十二万元,每个行政村组一万元。这样的善举乡里有口皆碑。资助丹阳市埤城镇荣光村八万五千元、解放村二万元、后巷南片道路建设出资一万元。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普济众生,把关爱撒向社会
  滴水之援,可以在困难者心里汇成感激的春潮。慷慨助学,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朱小坤经常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朱小坤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许多因为经济困难而交不起上大学的学费面临辍学的学生。河南汝州市王寨乡袁庄村特困生刘帅伟考取中国社科院英语系因无力支付学费准备放弃学业来天工打工。朱小坤得知后立即解决了他上大学的费用每年1.1万元和每月300元的生活费,鼓励他完成学业。如今小刘已完成学业来到天工工作。还有江苏泗阳县葛集乡陆翠平考取徐州汇文学院、丹阳市行宫镇张庄村陈云考取南京工程学院、丹阳市后巷镇徐巷村徐少奇考取华东政法学院等许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都是由朱小坤资助上的大学。为鼓励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帮助优秀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朱小坤专门在这些学校设立了“天工奖学金”,每年拿出数十万元资助贫困生。江西省余干县谢家村胡景明三兄妹父母双亡,生活艰苦,上不起学,朱小坤面对这千里之外、素昧平生困难兄妹的求救信件,从2001开始每年给予救助,3000元、5000元、6000元、10000元,一次次的帮助终于使三兄妹摆脱了困境,一封封感谢信从余干县寄来。今年8月份,朱小坤又拿出10万元捐献给江苏海协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江苏高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2007年天工又拿出3万元在后巷中心小学开展“天工爱心大使” 赠书活动。可以说:哪里有贫困学子哪里就有朱小坤的援助。
  古人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施天下。如今,朱小坤为富为仁,用那份企业家独有的社会责任感,将关爱撒向社会,体现了不仅仅是一名企业家,更是一名慈善家的大家风范和关爱社会百姓的胸襟。2003年当SARS肆虐中国大地的时候,为了加入抗击非典的行列,确保人民健康安全地度过非典时期,朱小坤向丹阳市、镇江市民政部门各捐款50万元用于抗非,为当时抗非工作作出很大贡献。2005年底,得知从天工返乡的四川籍员工患了严重的肝病之后,朱小坤被他的经历深深的触动,并寄去了几千元钱帮助其治疗,同时还写了一封激励这位四川员工的信,要他勇敢的与病魔作斗争,不要放弃生活的信心。朱小坤经常留意报纸上有关急需救助人的信息,也许这就是出于一种人内心本质的高尚情感。有一次,朱小坤在丹阳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一个小女孩患了白血病无力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时,他通过丹阳报社,几经周折找到了那个小女孩,并资助一万元用于她的治疗。2006年当湖南等地遭受多年不遇的水灾,朱小坤又慷慨捐资10万元支援灾区人民。2007年,为伸张正义,朱小坤拿出30万元捐赠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为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天工捐赠近160万元。2008年,冠名丹阳市1500万元天工慈善救助资金。助贫、助学、助残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据统计,2000年以来,朱小坤用于社会慈善活动的投入超千万元。为了拓宽“三农”项目的融资渠道,切实有效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2008年7月22日,率先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
  朱小坤同志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一位胸襟开阔的慈善家,他时常勉励自己,也告诫他的员工:党员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富裕起来的人应尽的一项义务。乐尽绵薄之力,尽管只是微不足道之举却帮助了那些千难万难的苦难之人、困难之众。在他看来,施善也是做人的本份,因为朱小坤经历过苦难的滋味。他觉得,办企业,富了就是要服务社会、反哺社会、繁荣社会、回报社会、造福社会,这是每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品德。
  厚德载物,真因为多年来对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朱小坤曾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江苏省劳模、镇江市人民奖章获得者、丹阳市十佳精神文明标兵、丹阳市慈善企业家,连续十五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面对荣誉,朱小坤很平静,在他心里,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走出困境是他最大的欣慰。
  在曲阿大地上,朱小坤正延续着“扶贫济困“的慈善美德,践行着“创业富民“的博大胸襟,成为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热衷慈善事业的一个标杆。
上一篇:天工国际:特钢、工具行业神话的缔造者 下一篇:心系桑梓 情牵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