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天工国际有限公司,不仅镇江人耳熟能详,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也同样声名显赫。
因为它的“大”——现有员工4000余名,是镇江市唯一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综合高速钢及高速钢切削工具一体化在港上市的企业。
因为它的“高”——拥有38项国家专利、多位国内外专家、上百名技术人才,集聚着全国高速钢、模具钢、切削工具行业的一大批科技精英;
因为它的“强”——特钢、工具两大产品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军地位,稀土高速工具钢年产量全球第一,高速钢切削工具出口50多个国家、地区逾160家制造商和零售商,工具麻花钻在中国出口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因为它的“快”——从毫不起眼的五金小厂发展到叱诧全球的天工国际,不过短短二十多年,堪称经济奇迹。今天的天工,正朝着再用2-3年实现销售超百亿、利税超10亿,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特钢、工具全球第一的世界级品牌公司阔步迈进……
而在所有这些耀眼的光环中,最闪亮却最实在,最值得称道却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它的“情”——亲情、乡情和友情。
 
浓浓亲情——善待员工 人性管理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揭示,员工对企业是否有归属感,将极大地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留住员工,就留住了财富,留住了希望。
在天工国际,“善待员工”历来被公司奉为圭臬,员工管理处处被贴上“人性化”的标签。整个企业,宛如一个大家庭,充满着向心力。
 为了员工才有所用,天工制定了完善的内部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员工有什么特长,就给予什么岗位;有多少贡献,就给予多少报酬。每一个天工人,都在这里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个人才华的归宿。
为了员工劳有所获,天工将员工待遇与企业发展紧密挂钩,随着企业业绩增长,员工收入同步增长。据统计,员工的平均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对工龄二年以上的老员工,天工特设“一线员工工龄奖”,每多工作一年,即以当年工资总额为基础,给予一定的工龄奖励。对特别肯干、特别勤奋的员工,还每年举办一次 “百佳外来天工生产标兵”评比活动,凡被评上生产标兵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左右,提高工资50元/月;从2004年开始,每年评选十户外来员工住户为“前巷村荣誉村民”,夫妇双方可享受免费提供一年口粮、液化气、合作医疗和子女学杂费免交等待遇。“劳有所获,多劳多得”的用人导向,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给企业带来一派生机。
为了员工难有所帮,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一贯倡导“平时员工可以忘记我,但是有困难一定要先想到我”,并且带领公司一班人身体力行。比如“住”的问题,针对外来员工占60% 以上的情况,天工投资5000余万元为外来员工建造了近1800间夫妻宿舍,对工龄达二年的外来员工住户一律免收住房费;2006年以来,陆续为广大员工建造了近500套廉价住房,售价仅600元/平方,对每户补贴成本价2万元左右,补贴市场价10万元左右,目前第二批近200套廉价住房又已经建成。比如“行”的问题,每年春节,对安徽、苏北方向的员工,公司均联系40辆左右车辆免费送回家过节,即便在2006年遭遇特大雪灾的情况下也没有中断;对每年腊月26日后离厂、正月初七正常报到上班的员工,公司给予报销核定的往返车旅费;2000 年,公司还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购一辆轿车,企业补贴3万元,支付5年“三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干部员工购买轿车,更加便捷地出行。再比如“养家”的问题,2002年,天工率先对非前巷村主任级以上干部父母发放养老金;在天工上班住夫妻宿舍的员工,其子女均可免费进天工幼稚园,切实打消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称心生活、安心工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下,众多企业纷纷“减员增效”,天工却大相径庭,采取了“稳员增效”的办法。不仅没有把员工向社会一推了之,相反,利用生产不是很紧张的有利时机,组织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抢占经济复苏先机积蓄力量。一年来,企业效益还基本持平,员工也基本不裁,危难关头,尽显真情。

浓浓乡情——心系桑梓 造福一方
每每回忆天工的成长历程,天工国际的“掌门人”朱小坤总是心潮起伏,深情地告诉人们:是前巷贫瘠的土地养育了我,是前巷贫穷的村民激励了我,童年的渴望和成长的艰辛,使我永远不能忘记前巷村,要永远回报前巷人。
有人说过,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落后。面对国内普遍认为的难题,天工国际敢为人先,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有计划的破解,率先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让贫瘠的土地创造财富。造福桑梓是从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开始的。“鱼米之乡没饭吃”,贫瘠的土地,让前巷人饱尝了“食不裹肚”的辛酸。深深的痛楚刺激了天工人开始向土地宣战:向土地要粮食,向土地要财富。1988年秋,天工国际拨出第一笔2万元款项,拉开了大规模土地平整的序幕。他们租来6部推土机,昼夜施工,不到十天,村里花园头的三十余亩地,变成了平展的一片。1989年,天工拨款5万余元,平整土地近200亩;1990年,天工投入6万元,平整土地200余亩; 1991年平整土地100亩……据统计,1992年至2000年的8年间,天工国际对全村农业投入达到了1100万元,原先落差巨大的数千亩土地成了“平原”。土地平整使全村增加了300亩耕地,单产从不足1000斤提高到1800多斤。此后,天工又投入巨资修建了4条长达6500米的永久性沟渠,一条水泥铺就的千米葡萄路,新建了5座电灌站和35栋相应的配套建筑物,购置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耕机、开沟机、驱动耙、条播机、旋耕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农田作业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这个曾经让多少代前巷人梦寐以求的农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天工国际的反哺下,如今变成了现实。
让贫穷的农村焕然一新。改变前巷村贫穷落后面貌是天工国际的梦想。从新世纪开始,在天工的资助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村庄建设运动。2004年,前巷村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村庄撤并,将一个个自然村落撤并到中心村来。天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样式,统一建造了一个新的别墅群和13幢高层住宅楼,搬迁的村民可享受8—10万元的补贴。今天,前巷村别墅群、高层住宅和职工公寓鳞次栉比,已经难以寻觅早年的旧宅了。
打造优美环境是天工国际造福乡亲的又一重要举措。从2000年起,天工国际投入500余万元,全面实施村内道路、河道基础建设和绿化工程。昔日纵横村庄的三条沟渠,被截弯拉直、清淤疏通,石驳护坡、石栏装饰,两岸由一座座古典汉白玉石桥相连,栏杆与沿河大道之间是宽阔的绿化带。2007年投入300余万元占地15亩的天工广场建成,广场有“网球、篮球、健身”等设施和花坛、假山、喷泉、水池景观,集娱乐、休闲为一体,巨大的彩色电子屏幕让村民可欣赏电视节日和本村新闻短片。今天,前巷已是一个花园式的村庄,全村绿化率已超过30%,有大树4千余株,绿地4万多平方米,实现了家家有花园,处处见绿茵。
让贫苦的农民生活富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朱小坤人生的追求,也是天工的重要发展目标。在天工经济腾飞的带动下,使原本生活贫困的前巷村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创造了以工富农、民富工旺的天工—前巷模式。
天工的富民之举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年来,让前巷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是天工实实在在的惠及村民的福利政策。
农业统一规模经营,农民按需分配口粮。为了让所有村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天工的工作, 1996年,天工党委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全部收回村民的责任田,由村里聘请专业户种植,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专业户定额上缴获得报酬,超产分成多收多得。这不仅调动了专业户的生产积极性,还提高了土地的农业产出。为配合这个决定,天工在前巷村实行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从1997年起又实行村民口粮和液化气免费供应制,前巷村的村民真正意义上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了,使工农两业的生产力得到了又一次的新的发展。
全面实行老有所居、老有所养。2005年天工国际投入近500万元,建成镇江市首家企业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内设标准配置房53间,设有电梯、卫生室、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大餐厅、小食堂和浴室,室外还有游泳池和篮球场,本村老年人免费入住。
传统的“养儿防老”已成为前巷人的历史记忆。天工国际规定,前巷村民凡女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均可享受养老金,基数每人每月80元,随着年龄的递增,最高可领取180元。100岁老人,其相关直系亲属每人均可获5000元奖励。历经寒冬知春暖,前巷村的老人说:“我们内心充满感恩,没有天工,哪有全村300多个老人今天的幸福!”
“鼓励读书,是前巷持续富裕的根本”。天工国际把企业发展、村民富裕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一手抓企业经营,一手抓人才培养。免费义务教育是这个企业早就实行的人才培养“新政”。天工规定,前巷村民子女全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对考上重点学校的予以奖励,考上高中奖励3000—5000元,考上大学的奖励5000—10000元,考上研究生的奖励20000元。自实施这项福利政策以来,天工用于教育的支出达到80万元,已培育出研究生3名,大学生70余名,学成回企业的有近30名,如今他们都奉献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成为企业发展新的活力和动力。
看病难不再是前巷人的难事。天工国际每年支持村300万元用于改善村民的卫生等公共福利。村里每年安排几十万元为全体村民办理合作医疗保险,小病在村社区卫生室治疗,大病进医院医药费全报销。前巷人自豪地说:城里人的医疗待遇不见得有前巷人高。
看到前巷村的巨大变化,人们不禁在想:这不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么!
浓浓友情——关爱社会 无私奉献
“当我成功之后就要反馈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企业的公民意识,社会才能进步”,这是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被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印证:
2006年,为帮助优秀的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天工专门在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天工奖学金”,每年拿出数十万元资助贫困生,去年8月又向江苏海协教育基金会捐献10万元,用于资助江苏高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
2003年,当SARS肆虐中国大地的时候,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天工慷慨解囊,向镇江、丹阳两级民政部门各捐款50万元,为抗非作出很大贡献;
2006年,湖南等地遭受多年不遇的水灾,天工捐资15万元支援灾区人民;
2007年,天工拿出30万元捐赠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
2007年,为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天工捐赠近160万元。     ……
2008年,冠名丹阳市1500万元天工慈善救助资金。
助贫、助学、助残方面的个例,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据统计, 2000年以来,天工用于社会慈善活动的投入达千万元。      
而近年来最为群众津津乐道的,是天工回报社会的一大善举、更是一大创举的江苏省首家“天工惠农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为了拓宽“三农”项目的融资渠道,切实有效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全面小康生活,天工在两年前就着手筹建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7月22日,注册资本金10000万元人民币,由天工集团以及四位民间自然人共同出资组建的“天工惠农”挂牌开张。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天工惠农”更快捷、更灵活、更有效。在服务对象上,“天工惠农”主要面向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种植养殖户,以及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户个人;资金投向上,贷款全部用于支持“三农”;在申办手续上,简便实用,从申请到贷款发放一般只需要三天时间,费用低廉,仅收一些基本的费用来维持日常开销;在贷款利率上,融资无需抵押,利息双方协商,从实际运行看,年息一般在7%至17%之间,大大低于民间借贷和典当利息。
作为江苏省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天工惠农”一问世就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开业一周,即给10户农民发放贷款410万元;开业20多天,发放贷款达2600多万元。截止目前, “天工惠农”累计发放599笔2.91亿元贷款,其中涉农资金2.82亿,占比96.98%,发放范围涉及购树苗、苗猪、饲料、林区维护等多个方面。在“天工惠农”的鼎力扶持下,数十个“三农项目”顺利实施,  农户踏上了致富路。
 对员工尽心、对家乡尽力、对社会尽责,这就是天工国际——一个洋溢着浓郁传统美德的现代企业!
 
上一篇:为四川灾区捐助文章 下一篇:天工员工住房